氣候變遷管理

氣候變遷管理

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2023年發布之「全球風險報告」顯示未來10年的全球前十大風險中,環境面風險即佔有六項,且被認為是未來十年按嚴重程度排名的頭號風險。2023年鑑別出前三大風險分別為氣候行動失敗、極端天氣及自然災害、生物多樣性流失。鑑於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已經認定溫室氣體排放是造成氣候變遷的主因,而氣候變遷預計將可能對全球經濟與人類生活造成劇烈衝擊,因此,本公司依循氣候變遷相關財務揭露建議(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CFD)架構,鑑別公司氣候相關之風險與機會,進而研議有效的因應策略。

本公司參照TCFD所提出之4大核心要素及11項揭露建議指引,並搭配應用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討論之2050淨零排放情境(NZE),與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所提出之RCP 8.5情境,檢視公司於不同氣候情境下之風險與機會,並且透過各部門主管參與,鑑別出潛在重大氣候風險與機會,並擬定因應策略及目標,同時以定性定量的方式持續追蹤管理。依據TCFD四大核心要素揭露相關管理行動:

TCFD四大核心要素對應中碳具體作為

架構 中碳具體作為 對應章節
治理
  • 董事會每年定期檢視並督導公司永續發展之執行成效,包括經濟、環境及社會面向的執行策略,以強化公司在各項議題上的投入與運作。
  • 本公司於董事會下設有公司治理暨永續委員會,由3名獨立董事、董事長及總經理組成,並下設「公司治理暨誠信經營」、「永續環境發展」、「員工關懷暨社會參與」三個執行小組,委員會會將執行小組之實行計畫及成果據以提報董事會。公司治理暨永續委員會每年至少召開兩次執行小組會議,由總經理擔任召集人,監督與討論職權相關工作之執行狀況,定期向委員會報告執行計畫與成果。
  • 2022年TCFD進度報告已於2023年02月提報公司治理暨永續委員會及董事會。
1.2 ESG永續管理
2.2公司治理
策略
  • 本公司自2021年起導入TCFD框架,配合國際能源總署(IEA)所討論之2050淨零排放情境(NZE),與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提出之RCP 8.5情境,討論公司面對不同氣候情境下之風險與機會。
  • 根據CDP氣候變遷問卷框架與國際報告,考量範圍涵蓋產品與服務、供應鏈、調適與減緩活動、研發、投資、營運等各面向議題,彙整7項轉型風險、5項實體風險及6項機會議題。
  • 參考國際主流報告設定之里程碑,設計風險與機會發生時間區間,短期為2023~2024年,中期為2025~2030年,長期為2031~2050年。
  • 透過機會與風險之重大議題,除積極擬定短中長期因應措施外,更將其融入本公司生產、投資等決策過程,確保本公司面對相關風險及機會時之韌性。
4.2氣候變遷管理
風險管理
  • 透過8處部門主管參與訪談及問卷填寫,討論各項氣候風險與機會對公司造成之影響,同時根據「發生可能性」與「影響程度」相乘之數值作為風險/機會排序依據,將排序前三項之議題視為對公司潛在重大氣候風險/機會,針對鑑別結果商討公司未來的管理行動與因應策略。
  • 每年執行氣候變遷風險與機會之鑑別,並將此機制與公司風險管理接軌,每年重新檢視結果以確認合理性,確保鑑別的結果符合現況。
  • 轉型風險管理:本公司致力於減緩氣候相關風險,透過積極尋求低碳節能的相關機會,在汰換老舊設備、購入綠電之餘,更藉由研發新興低碳的製程,持續提升產品的性能與生產效能。
  • 實體風險管理:為調適及因應極端氣候對於生產工廠之影響,本公司除訂有「緊急應變計畫書」並投保天災相關保險外,亦與中央政府合作,評估氣候變遷可能會對工廠所產生之實體風險,促請政府強化公共設施之氣候風險韌性。
2.3風險管理
4.2氣候變遷管理
指標和目標
  • 轉型風險與機會之指標與目標:
    • 全公司溫室氣體以2018年(類別一/二)為基準每年減量2%
    • 全公司2015~2027年累計平均年節電率>1.05%
    • 全公司2024~2027年用水密集度、廢水密集度累計平均降1.5%
    • 提升廢棄物循環再利用率,減少後續廢棄物數量
    • 2026年前完成主要產品之碳足跡盤查及外部查證
    • 購買綠電降低碳排放以符合國家減量目標
  • 實體風險與機會之指標與目標:
    • 導致公司營運中斷之重大災害0件
    • 制定「限水評估應變報告」及「停水停電緊急應變標準書」,執行兩座生產工廠情境模擬,以確保風險足以控制,並提升應對極端氣候之營運韌性
3.2研發創新
4.1能源與溫室氣體管理
4.2氣候變遷管理
 

氣候變遷負責單位/治理架構

本公司於 2021 年 11 月設立公司治理暨永續委員會,由 3 名獨立董事、董事長及總經理組成,下設「公司治理暨誠信經營」、「永續環境發展」、「員工關懷暨社會參與」及「風險管理」等四個執行小組,負責規劃及推動強化公司治理組織制度、節能減碳及碳中和、發展企業社會責任政策及永續經營等事項,每年至少召開兩次執行小組會議,由總經理擔任召集人,討論本委員會職權相關工作之執行狀況,並得視需要隨時召集會議,每半年提出執行成果報告,並於年末提出次年度執行計畫,本委員會再據以提報董事會;公司治理暨永續委員會架構及與各單位風險職掌圖示如下:

氣候變遷風險與機會議題鑑別流程

鑑別流程 說明
一、議題蒐集 依據TCFD建議之風險與機會架構,並參考氣候變遷相關國際趨勢報告、國內外研究報告及同業標竿企業分析,盤點將對公司造成的氣候風險與機會議題。
二、風險鑑別 透過問卷方式,實地訪談8處部門,針對攸關之氣候變遷風險與機會進行鑑別,最後羅列12項風險與6項機會議題。
三、情境設定 轉型風險情境參考國際能源總署(IEA)提出之淨零排放情境(NZE);實體風險則參考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定義出的溫室氣體高度排放情境RCP8.5,作為未來的情境模擬預測。
四、風險評估 討論各項風險及機會對公司造成最重大影響的發生時間,並依據發生可能性與影響程度的值相乘進行排序。
五、繪製矩陣圖 根據上述兩維度依照權重計算出風險值,並對照風險地圖將風險與機會繪製成矩陣圖,並區分為高度、中度與低度三個等級。
六、管理與回應 針對潛在衝擊程度較高之風險與機會進行財務衝擊衡量,並擬定因應之管理與行動方案。

氣候變遷風險與機會議題

本公司依循TCFD架構並透過鑑別風險與機會,納入策略規劃及風險管理機制,進一步辨別財務衝擊與規劃資本運用,已歸納12項風險議題、6項機會議題及相關分析矩陣。

發生時間定義

本公司為配合公司ESG目標及參考國際主流報告設定之重要里程碑,於設計問卷時,將風險與機會發生時間貼齊目標年之時間點。

風險發生時間
短期 2023年~2024年
中期 2025年~2030年
長期 2031年~2050年

代碼 類型 風險因子 題目
T4 轉型風險 技術 因應低碳發展趨勢,公司提升各項資產的能資源效率標準,例如更換高效能、低碳、回收設備等,進而增加營運成本
T1 轉型風險 政策與法規 因應法規、客戶與國際倡議以及公司設定之減量目標,本公司持續提高再生能源使用比例
T2 轉型風險 政策與法規 為因應與碳費相關之新興法規(如《氣候變遷因應法》、CBAM)需繳納碳費,進而增加營運成本
T7 轉型風險 技術 因應低碳發展趨勢,供應商轉換生產製程及技術,進而減少供作本公司原料之產品產出,影響本公司原料供給情況。
T3 轉型風險 技術 因應低碳發展趨勢,公司積極研發新興低碳技術,進而增加成本
T5 轉型風險 市場 客戶因應氣候變遷使用化工產品需求改變,若公司未積極減碳恐失去部份市場
P4 實體風險 長期性 氣候模式的極端變化致使缺水風險提高,恐影響生產
P2 實體風險 立即性 颱風、洪水等極端天氣事件出現頻率及嚴重度提升,使供應商(原物料)無法正常生產或配送,面臨斷鏈問題,影響公司營運
P1 實體風險 立即性 颱風、洪水等極端天氣事件出現頻率及嚴重度提升,導致公司設備歲修頻率增加影響生產
T6 轉型風險 名譽 政府、社區因環境意識高漲,公司若有因碳排大戶等環境相關負面消息露出,需投入人力回應輿情,更甚者恐有停工危機
P5 實體風險 長期性 全球氣溫上升,而使員工被迫離開工作崗位
P3 實體風險 長期性 全球海平面上升,部分低窪地區遭淹沒,導致資產受損

代碼 類型 機會因子 題目
O4 機會 市場 本公司介相碳微球產品為電動車或儲能電池材料,跨足綠色產品供應鏈,擴大事業版圖,進而增加營收
O1 機會 資源效率 透過研發新技術,減少產品資源耗用
O2 機會 能源來源 因應低碳轉型,持續開發多元減碳方案及再生能源使用比例,提高公司面對碳費之韌性
O6 機會 資源效率 因應極端氣候,除自身營運據點外,供應鏈是否受影響仍是企業亟需注意的焦點,本公司具有絕佳區域以整合資源,上游產線來源相對穩定及運輸距離優勢,可提高氣候影響營運之韌性
O5 機會 產品與服務 因應全球減碳倡議(如歐盟 CBAM),本公司持續開發和擴展公司之低碳排放,並提供低碳商品,獲得客戶青睞
O3 機會 能源來源 積極節能減碳,發展碳權,參與碳市場


重大氣候變遷風險與機會財務衝擊分析

氣候相關風險之衝擊

氣候風險議題 對公司影響說明 潛在財務影響 管理與行動方案
因應低碳發展趨勢,公司提升各項資產的能資源效率標準,例如更換高效能、低碳、回收設備等,進而增加營運成本。 為能實踐低碳生產,需提升各項資產能源效率,而更新、汰換設備將使得資本投入增加、營運成本上升。 營運成本增加 全球節能減碳意識抬頭,本公司除了開創新的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手段,在耗能器材汰換上,選擇節能、或具環保標章之產品,且通過ISO50001能源管理系統認證,將經濟能源效益最大化。並於2022年執行「節能減碳策略輔導及智能化控制能源管理系統建置」計畫,藉導入AI能源管理系統,規劃與評估能源使用項目,並收集彙整其能源數據,建立能源管理平台,進而減少生產過程能源之耗用,持續精進生產效率。
為因應法規與國際倡議以及公司設定之減量目標,持續提高再生能源使用比例。 為有效降低製程產生之類別1~2溫室氣體排放,提高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將使生產成本增加。 營運成本增加 全面盤點工廠具潛力區域,並與光電業者合作,積極建設光能發電系統。現階段已完成電力網基礎建設,合作業者預計於2023年中可取具再生能源憑證,本公司即可以直供方式使用綠電。
為因應與碳費相關之新興法規(如《氣候變遷因應法》、CBAM)需繳納碳費,進而增加營運成本。 為積極拓展旗下低碳產品原物料,打進新市場,在全球碳定價浪潮中勢必增加營運成本或徵提碳相關費用。 營業費用增加
  • 2022年完成全公司ISO 14064-1:2018年版標準溫室氣體盤查及每兩年一次的外部查證。
  • 2022年完成16項主要產品碳盤查,並安排ISO 14067驗證,確認產品碳足跡。
  • 經盤點確認現階段各類別及主要產品溫室氣體排放情況,每年提出各類別減降計畫,減少碳費/碳稅之衝擊。

氣候相關機會之衝擊

氣候機會議題 對公司影響說明 潛在財務影響 管理與行動方案
本公司介相碳微球產品為電動車或儲能電池材料,跨足綠色產品供應鏈,擴大事業版圖,進而增加營收。 本公司為低碳產品關鍵上游材料製造商,在全球電動車及儲能產業新興市場上,將有機會擴大事業版圖,進而增加營收。 營收增加
  • 因應國內外日益增加的產品需求,擴建碳化及石墨化生產線,並積極加深佈局全球市場。
  • 完成第三類化合物半導體碳化矽長晶坩堝開發及純化設備規劃作業,並成功開發高容量先進碳材,持續深化及精進碳材料之品牌品質及價值。
  • 參與「行政院綠能科技產業創新推動方案」,積極運用平台資源,增加產品上下游整合能力。
透過研發新技術,減少產品資源耗用。 為達成全球淨零排放倡議,本公司積極開發低碳研發技術以減少產品資源耗用、提高能資源效率,進而減少產品能資源之耗用量。 生產成本減少
  • 本公司持續參照國際同業最佳可行技術,精進生產工廠節能方案,藉由改善或更換為換節能設備,減少資源使用。
    最佳可行技術,精進生產工廠節能方案,藉由改善或更換為換節能設備,減少資源使用。 預計成果/效益:透過各項節能改善,有效節省用電及蒸氣使用量。
  • 碳材料生產工廠以現有技術基礎,研發新技術創造產能突破,以降低產品單位能耗。例如增加石墨化批次裝填量與增加超電容活性碳批次生產量。
    預計成果/效益:石墨化二期產線與超級電容產線裝填量增加20%。
因應低碳轉型,持續開發多元減碳方案及再生能源使用比例,有效降減生產耗能,並提高公司面對碳費之韌性。 持續推動相關減碳措施並導入再生能源的使用,有效降低公司溫室氣體排放量。 營運成本減少
  • 盤點生產工廠具潛力場域,與光電業者合作規畫並建設發電、供電系統直供工廠營運使用,實質提升再生能源使用比例,降減產品碳足跡。
  • 發掘生產工廠節能減碳方向,藉由精密監測廠內設備的運轉現況,提出相關改善建議,以減少天然氣、蒸氣及電力的使用量,達到減碳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