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司於1989年成立迄今,除處理中鋼公司煤焦油及輕油等副產品,生產軟瀝青、雜酚油、精萘、苯、甲苯等煤化學產品銷售外,更致力於開發煤化學相關下游產品及技術創新,以提高產品附加價值。
研究發展處近年來進行煤化學產品鏈優質化,將軟瀝青經加工後可生產高值化介相石墨碳微球、先進碳材料及等方性石墨等多元精碳產品,除了大幅提升煤焦油瀝青的附加價值,,同時各項產品皆符合最新RoHS及REACH相關規範,帶動公司進入綠色與高科技材料產業。不僅著重在新產品開發,亦精進生產製程改善以降低生產成本。此外,藉由與國內外大專院校、產業界如中鋼研發部門、工業技術研究院等機構之協助合作開發,強化研發能力並實現先進材料之量產。
介相石墨碳微球產品主要作為鋰電池負極材料,而先進碳材料可用於超電容儲能設備與鉛酸電池,兩項皆是綠色產品,主要應用於電動車、電動機車、輕軌電車與汽車鉛碳啟停電池等電動載具,在全球能源與環境保護意識越發高漲,歐洲各國紛紛訂出禁售燃油車款的終結日,全球加速進入電動車時代,更突顯此二碳材料的重要性。
全球各大國對於燃油車的目標禁售日 | |
---|---|
荷蘭 | 2025年 |
挪威 | 2025年 |
德國 | 2030年 |
印度 | 2030年 |
英國 | 2040年 |
法國 | 2040年 |
中國 | 研議中 |
台灣 | 2040年 |
資料來源:107年04月經濟部節能減碳推動辦公室的專題報告
我國政府也提出數項與電動車相關的具體政策,包含在2018年起,將現行1萬輛公車全面更換為電動車、2030年新購公車、公務車全面電動化、2035年新售機車全面電動化、2040年新售汽車全面電動化。此外,全球各大車廠也加快向電動車轉型,如VOLVO汽車宣布2025時只推出全電動車或油電混合車,到2030時,全面生產純電動車。
近年來全世界各大都會區皆面臨人口老化、空氣污染、運輸規劃等問題,尤其以發展中國家對於公共運輸需求量大增,在經費與建構時效考量下,推動電動巴士並做好相關運輸規劃,可加速促成能源運用、環境保護、經濟發展等三贏之政策目標。電動巴士商業化及擴展是未來綠色產業關鍵趨動力之重要一環。
而影響電動車產業發展的一項關鍵元件則是鋰電池,自鋰電池規模商業化以來,憑藉其優異的性能,廣泛被應用於手持式電子設備,近年鋰電池已進入中、大容量與中、高功率為主的動力和儲能電池,廣泛使用於3C電子產品、電動載具及大型儲能系統等應用。
在節能減碳及環保意識的推動下,各國均將儲能電池和動力電池的發展放在國家戰略層面,配套資金和政策支援的力度很大,而鋰電池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環壽命高及環保等特點,成為動力電池與儲能電池的發展主流。各國政府推動新能源車不遺餘力,並提出促進電動車產業發展之策略方案,以推動其產業發展,必將把更多目光的集中到鋰電池上。
近期,我國國家綠能科技產業推動方案以三大產業為主:太陽能系統、風力發電系統和智慧電錶,其能源轉型之政策目標係再生能源佔比將於2025年達到20%,為因應此大規模再生能源(風電、太陽能發電等)併網,並解決電網系統瓶頸,積極推動智慧電網硬體及資通訊(ICT)等建設,行政院已於2012年核定「智慧電網總體規劃方案」範疇包含發、輸、配、用、產業與環境等面向,正式啟動我國智慧電網建設,而基於能源轉型分工及需求項下之智慧電網,推動重點含輸配電自動化、智慧電表系統基礎建設、微電網技術發展等規劃項目,協助排除大規模再生能源併網衍生之問題,達成再生能源長期發展之目標,而超電容在這其中則扮演不可或缺之元件,為因應政府推動之綠能國產、國造政策,本公司又為此產業之關鍵上游材料製造商(台灣超電容產業鏈),將積極開發高電壓超電容碳材料,達到足以和國際大廠競爭之能力。
行政院綠能科技產業創新推動方案
(資料來源:綠能科技產業推動中心)
在鋰電池負極材料之研究與開發,已建立了相當深厚的基礎,介相石墨碳微球已廣泛應用於3C產品能量電池及手工具、電動機車、電動巴士、儲能系統等動力電池之負極材料,同時我方亦精進自身技術,開發新一代石墨產品,容量較前一代提升5%,提升終端產品容量性能及產品效率;另也積極開發從煤焦油瀝青製備活性碳的技術,目前中碳ACS系列產品為高比表面積且中微孔結構豐富的活性碳粉(先進碳材料),除了導電性高及體積電容等性能優異外,價格也具相當高之競爭力,還可依據客戶的需求提供不同比表面積的客製化產品,可分別應用於風力發電與輕軌電車之超級電容器,以及車輛用啟停電池之鉛酸電池。對比市場上競爭產品,使用中碳先進碳材料之超級電容器,其電容量提升高達40%;而應用於鉛酸電池中,更可延長使用壽命達2倍以上,增加產品使用週期,達成綠色產品目標。作為國內高性能、高精密、高價值的碳材料先驅廠商,將進一步推動碳材料至相關綠能之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