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者的話

本公司以煤化學為基礎,建立起從研發、生產、行銷到服務等一貫作業體系,並積極邁入碳材料領域,介相石墨碳微球產品係應用於鋰電池負極材料,為電動汽車、電動巴士、電動機車、3C產品、儲能系統等動力電池之負極材料,先進碳材料產品可應用在風力發電與輕軌電車之超級電容器與車輛用啟停之鉛酸電池,兩者皆為綠色產品,為低碳環境之關鍵綠色材料。

 

本公司2023年永續發展績效如下:

經濟面

2023年公司合併營業收入83.18億元及稅前淨利17.33億元較2022年分別下滑20%及17%,主係相較2022年油價下跌近二成,致煤化學主要產品價格下滑而營收減少;碳材料產品銷量雖不若去年,但其中碳材料主要產品石墨化負極材料,量增價漲,合計營收較2022年成長約6%。由於2023年全球經濟受制於終端市場需求不振及產業庫存調整影響,使得經濟成長力道趨緩,雖然國內民間消費仍相對穩定,惟商品輸出疲弱、企業投資意願不振,以致臺灣經濟增長未達預期;另因氣候變遷造成極端氣候影響,及響應全球 2050年淨零碳排的目標,電動車及儲能產業需求日增,公司將持續推動碳材料各項產品之擴建及開發計劃,成為重要的鋰電池負極材料供應商,並持續推動節能減碳及達成ESG短中長期之目標。

公司治理面

持續精進 TCFD風險/機會矩陣圖,依評估資料進行財務量化資料蒐集作業,以更深入分析各風險/機會對公司營運之影響。2020年導入之台灣智慧財產管理制度(TIPS),於2022年獲專利、商標及營業秘密項目之A級認證(效期至2024年12月)。2023年07月取得ISO27001資訊安全管理系統認證,以強化公司資安環境。

環境面

2015~2023年累計平均年節電率>1.52%,用水、廢水密集度亦分別累計平均降8.7%及5.0%。2023年生產工廠共進行38項節能專案合計減碳1,870噸,並完成6項煤化學產品及4項碳材料系列產品碳足跡盤查及查驗。

 

社會面

持續執行高雄市內門區偏鄉金竹國小協助專案,每月平均約辦理4.5場地方鄰里社團、社區協會及環保宣導等活動。

展望未來,本公司在現有基礎上持續朝友善環境、不斷創新及善盡社會責任等方向努力,並與各利害關係人維持良好互動溝通,藉由本報告書之發行,自我審視行動策略及執行績效,適時修正公司永續發展之短、中、長期策略,時時砥礪日新又新,以成為關懷地球、永續發展之優良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