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對水資源的量質需求愈來愈高,以及氣候變遷造成降水趨勢變化,持續關注外部供水與內部需水狀況,推行各項可行之節水措施,以履行本公司社會責任並維護生態環境。
短期目標 (2025年) |
中期目標 (2026年~2029年) |
長期目標 (2030年~) |
---|---|---|
|
|
|
配合國家開發新興水資源政策,積極使用都污再生水,以及精進蒸氣冷凝水及雨水之回收機制,以穩定生產用水並實踐循環經濟。
請參閱本報告書ESG年度計劃與執行成果。
本公司營運總部、煤化學生產工廠及碳材料生產工廠分別位於高雄市與屏東縣,根據世界資源研究所的「水資源風險評估工具」顯示,所在地區水資源壓力皆為「Low - Medium risk (1-2)」,非屬水資源壓力地區。營運總部及碳材料生產工廠水源均為自來水公司所供應,煤化學生產工廠因位於中鋼公司廠區內,所有水源均取自中鋼公司,該廠區備有190百萬公升蓄水池作為安全存量,以確保廠內製程水源足量供應。本公司生產工廠用水主要以補充冷卻水塔之冷卻循環水為主,其次為現場清潔工作使用與員工民生用水。
近年來政府推動「放流水回收再利用計畫」,並於本公司煤化學生產工廠所在的臨海工業區污水處理廠設置國內首座污水及再生水處理一次到位之水資源中心,以膜生離物反應器(Biomass Separation Membrane Bioreactor,簡稱MBR)及逆滲透(Reverse osmosis,簡稱RO)作為主要處理程序,每日污水處理量為55百萬公升,並可產製33百萬公升再生水,供應臨海工業區包括中鋼公司等數家公司使用。本公司煤化學生產工廠2024年透過中鋼公司接管使用該再生水約77百萬公升,而廠內民生用水依法令規定仍維持使用自來水。另一製程用脫礦水因水質要求較嚴格,其水源約為自來水及再生水各半,2024年自來水(含脫礦水)用量約17百萬公升。
煤化學生產工廠用水來源之中鋼公司生產蒸氣水質對pH值、硬度與油脂等皆有嚴格管制處理,其水質已優於自來水,近年來皆已完成全數回收。依本公司以質量平衡及相關流量計估算,2024年共計使用約159百萬公升蒸氣冷凝水。
碳材料生產工廠位於屏東縣屏南產業園區,該區水源均取自牡丹水庫,屏南產業園區每月供水量105百萬公升,碳材料生產工廠每月用水量約為4.2百萬公升,佔約4%;該區水資源較充足,本公司生產工廠用水對水庫及其生態影響輕微。碳材料生產工廠於建廠時即於地面停車場下方設置有效容積達1.7百萬公升滯洪池收集雨水,平時用於澆灌廠區綠化及園藝,遇緊急狀況時可支援消防水池,並隨時收集雨水補充。該滯洪池係以管溝回收雨水致無法設置流量計以計量,以2024年佳冬測站降雨量2448.5 mm與滯洪池尺寸(25m*25m*3.25m)估算2024年雨水回收量達2百萬公升。
本公司2024年用水量如下表所示:
廠區 | 來源 | 用水量(百萬公升) |
---|---|---|
營運總部 | 自來水 | 1 |
煤化學生產工廠 | 蒸汽冷凝之回收水 | 159 |
污水處理廠之再生水(含脫礦水使用量) | 77 | |
自來水(含脫礦水使用量) | 17 | |
碳材料生產工廠 | 自來水 | 50 |
回收雨水 | 2 | |
總計 | 306 |
煤化學生產工廠所產生的廢污水來源為冷卻水塔排放水、煤焦油與輕油場脫水製程、現場清潔工作及員工生活污水,其中現場非計畫性作業廢水經由油水分離池進行油品分離,回收輕質及重質油品以降低廢水中化學需氧量及油脂污染物濃度,分離後之廢水則併同製程廢水以管線泵送至中鋼公司水處理工場處理,該工場處理至符合放流水標準,除放流外另有部分回收做為料堆及路面噴灑以抑制揚塵;2024年共計泵送約26百萬公升至中鋼公司水處理工場處理,煤化學生產工廠並未有排放或放流至地面水體之情事。該廠區內另依水污染防治法設置三處雨水排放專管,將廠區內雨水道所收集之雨水逕流排放,該雨水排放專管僅供雨天時排放廠區道路內雨水,並嚴格管制不得洩漏廠內廢水。煤化學生產工廠2024年納管放流水測結果皆合格,相關數據如下:
項目 | 02月15日 | 08月09日 | 納管標準 | 單位 |
---|---|---|---|---|
pH | 6.8 | 8.1 | 6~11 | - |
溫度 | 29.0 | 38.9 | 30~90 | ℃ |
化學需氧量 | 52 | <10 | mg/L | |
懸浮固體 | 3.1 | 3.1 | 100 | mg/L |
真色色度 | <25 | <25 | 1,000 | - |
自由有效餘氯 | 0.07 | <0.02 | 2 | mg/L |
氨氮 | 0.1 | 0.19 | 2,000 | mg/L |
硝酸鹽氮 | <0.3 | ND | 1,000 | mg/L |
油脂 | 5.6 | 2.4 | 1,000 | mg/L |
碳材料生產工廠所產生的廢污水來源為冷卻水塔排放水、製程尾氣脫硫設備洗滌水、現場清潔工作及員工生活污水,廠內生活及製程廢水以管線及管溝輸泵送至污水處理系統,處理至符合廠區所在地屏南工業區污水處理納管標準,並經自行分析化學需氧量等項目合格後,再以批次式方式排至收集管線送污水處理廠付費處理,2024年共計泵送約19百萬公升廢水。碳材料生產工廠另有設置四條雨水排放專用管道,其中兩條管道可將雨水收集至停車場下方滯洪池收集使用。碳材料生產工廠2024年排放至污水處理廠之水質檢測結果皆符合納管標準,相關數據如下:
項目 | 04月29日 | 11月20日 | 納管標準 | 單位 |
---|---|---|---|---|
pH | 7.2 | 6.9 | 5~9 | - |
溫度 | 31.8 | 27.3 | <42 | ℃ |
化學需氧量 | 69.7 | 117 | 640 | mg/L |
生化需氧量 | 54 | 60.7 | 480 | mg/L |
懸浮固體 | 174 | 32.9 | 480 | mg/L |
真色色度 | 20 | 34 | 4000 | - |
自由有效餘氯 | 0.48 | 0.37 | 2.0 | mg/L |
本公司(營運總部、煤化學生產工廠及碳材料生產工廠)2024年水資源使用狀況如下:
單位:百萬公升
取水 | 地表水 | 雨水 | 2 |
---|---|---|---|
第三方供水 | 蒸汽冷凝之回收水 | 159 | |
污水處理廠之再生水 | 77 | ||
自來水 | 68 | ||
地下水 | - | ||
海水 | - | ||
總取水量 | 306 | ||
排水 | 地表 | - | |
第三方單位 | 中鋼公司水處理工場 | 26 | |
屏南工業區聯合污水處理廠 | 19 | ||
地下 | - | ||
海水 | - | ||
總排水量 | 45 | ||
總耗水量 | 261 |